一、课程名称、课程总学时数、学分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与训练
总学时数:36学时
学 分:2学分
二、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属性:社会科学类通选课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旨在帮助新生学习适应大学生活,探讨生命价值、加强自我认识,掌握学习心理、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应对挫折。通过帮助学生解决现实心理问题以及发展性心理问题,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型,引导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康成长成才。
三、教学要求
(一)通过新生常见心理及适应方面案例教学揭示主题,指导学生分析思考心理现象;
(二)针对主题根据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探讨,就呈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的方法及策略,并创设相关情景或问题,进行实际训练;
(三)引导学生领悟所学策略、方法,并自觉将其转化为个体的心理能力,提高应对和解决类似心理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
(四)根据专题的设置使用影片分析、游戏引导、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
四、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意义,了解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历史,心理健康的含义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中国本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传统与特点;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评估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经验分享、团体心理辅导、文化经典诵读。
第二章 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与生涯规划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大学新生了解大学文化与学习方式的特点,提高主动适应环境的意识;了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常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提高大学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预防出现适应障碍;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教学内容:大学文化与学习生活环境的特点与心理适应的关系、适应不良与适应障碍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经验分享,团体心理辅导,适应性体验活动、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比赛。
第三章 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与人格完善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特点与完善自我人格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大学生我效能感的提高。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与人格的含义与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与评估、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自我成长分析、自信心训练、中国文化经典诵读。
第四章 大学生的意志与心身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了解心身关系的生理心理原理,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身问题和心身疾病,认识意志品质对心身问题和心身疾病的影响。
教学内容:青年期心身发育的规律与特点、关于心身关系的科学理论;大学生常见的心身问题与心身疾病的识别、预防与调适方法;培养优良意志品质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意志力拓展训练、身体意象的正念体验、户外拓展训练。
第五章 大学生的需求与挫折应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的态度、需求与成才动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个体需要层次与动机突理论,认识大学生成才与挫折的关系,掌握应对挫折的调适方法,培养积极进取和耐压的心理韧性。
教学内容:大学生态度、心理需求与动机的特点;大学生常见的的心理压力类型与表现;应对挫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自我成长分析体验、文学阅读、压力管理技能训练。
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生学习心理的规律与特点,熟悉知识创新思维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掌握学习发展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树立知识创新意识,促进学习潜能的开发。
教学内容:大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与学习障碍、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学习心理的调适、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头脑风暴与知识创新思维体验活动。
第七章 大学生的情感培养与情绪调节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认识情感与情绪的基本性质、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常见的情感问题与情绪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情感培养与情绪调适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大学生的各类社会情感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常见的情绪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积极情感的培养与情绪自我调适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情绪体验与评估、放松训练、压力免疫训练。
第八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意识,了解人际关系与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促进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教学内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影响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因素;人际关系与沟通的类型与原因;大学生宿舍人际关际关系问题;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团队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信任量表测评、人际沟通分析体验、户外信任背摔拓展训练。
第九章大学生的性心理与恋爱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青年阶段性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男女两性心理的同与异,掌握健康性心理的标准,认识常见的性心理障碍,掌握性心理的调适方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内容:青年性心理的发展规律与特点、男女性心理的同与异,健康性心理的标准:性心理问题的类型与调适方法:婚前性行为问题;正确的爱情观与择偶观。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男女团体心理轴导、两性认识与交往训练。
第十章 大学生的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原生家庭和亲子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大学生与父母等家庭成员沟通与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内容:大学生的成长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健康和谐家庭关系的一段特征;改善家庭关系的途径与方法、家庭心理咨询与家庭治疗;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的方法、感恩与宽忽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家庭关怀度测评体验、家庭排列、角色扮演。
第十一章大学生互联网行为的自我管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应用互联网和手机的健康意识,认识上网偏差行为、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等相关心理问题带来的危害,培养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的良好习惯和时间管理的方式。
教学内容:互联网与手机应用目的与意义的两面观、网络成瘾与手机依赖的表现与原因:上网偏差行为、网各成和手机依的心理治与时间管理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时间管理训练、社会实践与调查。
第十二章精神障碍与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了解精神卫生法的基本精神,了解常见精神障碍症状的识别方法,掌握精神障碍防治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精神障碍和各类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
教学内容:大学生精神障碍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精神障碍症状的识别方法;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分类、原因、预防与干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教学电影观摩、角色扮演。
五、考试方式:随堂开卷考试。总评分数:平时成绩3次,考勤总成绩,期末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考勤总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学教材: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邱鸿钟,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参考书:
1.《大学生健康与人生发展》蔺桂瑞主编;
2.《大学生心理测查与行为指导》许国彬、黄秀娟主编;
3.《高校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许国彬主编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邱鸿钟主编;
5.《大学生心理健康》(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大均、吴明霞主编;
6.《通向心灵旺盛的十堂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岳晓东著;
7.《做最好的自己》(人民出版社),李开复著;
8.《心理学十五讲》黄希庭、郑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生工作部(处)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二〇一九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