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2001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并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04年组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7年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两学院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学院始终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坚持“特色树品牌、协同育人才、实干出成效、创新求发展”的宗旨,致力于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

系部专业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和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和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工智能是2025年获批的新增专业。学院拥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建有语言工程与计算广东省哲科重点实验室、数据安全治理与隐私计算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空间内容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非通用语种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市级科研平台,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学院在校研究生213人,本科生1637人。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地缘交叉、学科交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7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4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44人,外教1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云山学者11人。

科学研究

学院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依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多语种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特色,深度聚焦语言智能及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交叉领域,在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研究优势。形成了多语言智能计算与处理、跨文化网络空间安全、多模态大数据分析、智能健康计算、多语言知识工程等特色研究方向,重点打造了网络空间安全、自然语言处理、非通用语种智能处理、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等重点学术研究团队。学院现有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17个专业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约2000万元。学院积极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及改革,近三年,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50多篇。

本科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设立于2001年,2009年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6年开设大数据处理方向,2019年开设人工智能方向。2019年获广东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结合学校语言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需求,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和丰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本专业结合学校语言和经管等学科优势,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特色方向,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核心课程包括: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系统等。其中人工智能方向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引论、知识工程、嵌入式系统、智能计算模型与理论、人工智能架构与系统、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等;大数据处理方向课程包括:云计算与大数据概论、大数据处理技术、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实践等。

软件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紧密跟踪我国“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对软件和语言信息处理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语言优势,在软件工程专业内开设软件开发和语言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培养既掌握软件基础理论和软件工程知识,又具有语言信息处理能力,能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化复合型软件人才。本专业注重工程化人才培养,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研融通、深化校企合作、突出实践环节等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本专业开设语言信息处理特色方向,培养同时具备软件开发能力和语言学基础,掌握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服务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应用领域的交叉型学科人才。核心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数据挖掘、数据库工程、软件工程和软件体系结构等。其中语言信息处理特色方向的课程包括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技术、文本信息处理工程实践、语言处理新技术、语料库构建与应用等。近年来,考虑到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增开了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项目管理、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等高级课程,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紧跟软件开发前沿做好知识储备。

网络空间安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于2017年开设,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国家网络强国战略需求为引领,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安全保障水平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语言学优势,致力培养掌握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知识,能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以及各类网络安全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评估的实践型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络空间安全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与安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与安全、数据库原理与安全、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基础等。特色课程有现代密码学、网络攻防、网络安全互联技术、漏洞分析与利用、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网络取证、信息与舆情分析、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等。

人工智能(2025年新增专业)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于2025年获批并开始招生。

本专业立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学校语言学科优势,深度聚焦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等语言智能核心领域,构建“技术为基、语言赋能、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方法和关键技术,兼具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及社会责任感,能够解决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融合发展,借鉴其课程体系中的优势部分,同时发挥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形成跨学科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技能储备。毕业生既可在智能信息技术领域施展专长,还可在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政府机关等“人工智能+”交叉应用领域凸显复合型人才优势。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高等数学、人工智能引论、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多模态处理与实践、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文本信息处理工程实践、计算智能导论、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等。这些课程设置既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体系,又深入拓展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的同时,能够紧跟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发展,具备在该领域不断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为未来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育人成果

学院始终坚持以“特色树品牌,协同育人才”的理念,以打造研究型、创新型学风院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目标,通过“教师科研团队+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团队”模式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技创新,现有数据挖掘实验室、英语语音科技创新团队、Quanta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网络安全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实验室等16个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创业实践团队,超过50%的学生加入了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学院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等赛事。2024年,我院学子荣获“蓝帽杯”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18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87项,省级奖项94项。

学院建立“1456”思政育人体系,以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信息红客为核心,精心打造“学术科技实践月”、“红色文化月”、“成长的力量”系列讲座、“i志愿”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活力信息”系列文体活动等六大学生品牌活动,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1456”思政育人体系获羊城晚报教育领航者“综合实力奖”,“学术科技实践月”获第七届广东省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近年来,学生队伍屡获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重点突击队。

学生就业升学

学院毕业生以优秀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直保持着就业薪酬高、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就业满意度高的良好态势。近年来,我院屡次获得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常年保持高位(接近100%)。

学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各类优秀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国有企业、知名外企、国家机关等,就业地区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区,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就业领域集中于互联网、软件、金融、通信等行业,就业单位主要包括阿里巴巴、淘宝、华为、腾讯、今日头条、视源股份、比亚迪等国内知名IT企业、四大国有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广州市公安局等政府机构、南方电网等国有企业。近年知名创业校友包括广州君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联合创始人邓志伦、“嘟嘟巴士”创始人刘逸洵等

学院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成功考取或申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境)内外名牌大学读研深造,成为业界精英。

——2025年4月



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510420 (北校区) | 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 510006 (南校区)

联系方式:(020) 39328032(南校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Copyright © 2024

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