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在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中,我校学子获得丰硕的成果,共14组作品参加了7个类别的角逐,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其中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戈等5位同学的作品《“析影”电影大数据分析系统》(指导老师:蒋盛益),以及高级翻译学院徐俊华、张钰茹的作品《无地自容》(指导老师:陈仕鸿)获得全国一等奖。这也是我校参加历届比赛的最好成绩。详细获奖名单见表1。本届比赛全国共有477所本科院校,共2871个作品参加全国决赛。
本次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经过了校级、省级两级选拔,共有61组作品报名参加校赛,选拔出26组作品参加广东省赛,共19组作品在省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
表1获奖名单
序号 |
类别 |
作品名称 |
国赛等级 |
省赛等级 |
学院 |
学生1 |
学生2 |
学生3 |
指导老师 |
1 |
数媒设计普通组 |
无地自容 |
一等奖 |
一等奖 |
高翻 |
徐俊华 |
张钰茹 |
|
陈仕鸿 |
2 |
软件服务外包 |
“析影”电影大数据分析系统 |
一等奖 |
|
信息 |
陈戈 |
陈晓婷 |
方莹莹、方洁梅、周莹莹 |
蒋盛益 |
3 |
软件应用与开发 |
面向儿童教育的智能问答系统-Baymin |
二等奖 |
二等奖 |
信息 |
李汉强 |
林大彬 |
张海林 |
郝天永 |
4 |
软件应用与开发 |
新型英语口语教学系统 |
二等奖 |
二等奖 |
信息 |
周智超 |
陈嘉诚 |
黄晓涛 |
李心广 |
5 |
数媒设计普通组 |
禽流感知多少 |
二等奖 |
二等奖 |
高翻 |
陈瑞雯 |
梁嘉慧 |
刘爽 |
陈仕鸿 |
6 |
数媒设计中华民族文化组 |
剪纸纹身的碰撞之美 |
二等奖 |
二等奖 |
金融 |
陈俊男 |
谭雯倩 |
|
陈仕鸿 |
7 |
数媒设计专业组 |
三月 |
二等奖 |
二等奖 |
新闻 |
杨卓莹 |
罗宇源 |
陈志锋 |
黄伟波、刘江辉 |
8 |
软件应用与开发 |
面向印尼的舆情分析系统 |
二等奖 |
一等奖 |
信息 |
徐传懋 |
林楠铠 |
许斯旗 |
蒋盛益 |
9 |
软件应用与开发 |
Planter |
二等奖 |
一等奖 |
信息 |
朱祖拯 |
邓嘉颖 |
高若妍 |
蒋盛益 |
10 |
数媒设计普通组 |
眼眸 |
三等奖 |
二等奖 |
商英 |
谭伟珊 |
郭楚乔 |
洪晓敏 |
李穗丰 |
11 |
数媒设计微电影组 |
凛风中的玉门关 |
三等奖 |
二等奖 |
信息 |
冯文萱 |
方泳琴 |
|
陈仕鸿 |
12 |
数媒设计普通组 |
燃后 |
三等奖 |
三等奖 |
中文 |
邱森来 |
梅雨田 |
郑庆惠 |
陈仕鸿 |
13 |
微课与教学辅助类 |
Photoshop之通道和蒙版抠图 |
三等奖 |
三等奖 |
西语 |
邱佳敏 |
冯文萱 |
|
吕会红 |
14 |
软件服务外包 |
汽车企业产品评论挖掘系统 |
三等奖 |
|
信息 |
黄雪茵 |
朱昆睿 |
劳小坤 |
王连喜 |
15 |
软件应用与开发 |
越南语实践教学平台 |
|
一等奖 |
信息 |
王莉莎 |
余丹婕 |
黄瑞滨 |
柯晓华 |
16 |
软件应用与开发 |
移动英语口语学习平台 |
|
二等奖 |
信息 |
尹伟杰 |
林泽聪 |
陈帅 |
李心广 |
17 |
软件应用与开发 |
职谱(jobbook)——残障人士就业APP |
|
三等奖 |
信息 |
周嘉均 |
张朝旭 |
曾梓航 |
马朝辉 |
18 |
软件应用与开发 |
糖尿病问答及健康指标追踪预警系统 |
|
三等奖 |
信息 |
张伟鹏 |
罗金依 |
张淑锦 |
郝天永 |
19 |
数媒设计中华民族文化组 |
红妆不老——唐代妆容 |
|
三等奖 |
金融 |
陈俊男 |
谭雯倩 |
|
陈仕鸿 |
20 |
数字媒体设计类普通组 |
Good Friends |
|
三等奖 |
商英 |
李子进 |
李雅丽 |
|
陈仕鸿 |
21 |
微课与教学辅助类 |
数据匹配小神器——巧用Excel函数 |
|
三等奖 |
会计 |
梁文鑫 |
林茵 |
|
刘江辉 |
图1数媒设计普通组的参赛选手及指导老师
图2数媒设计专业组的参赛选手及指导老师
图3微电影组的参赛选手及指导老师
图4微课类的参赛选手及领队老师
图5数媒设计中华民族文化组的参赛选手及指导老师
图6软件应用与开发类的参赛选手、领队老师及指导老师
图7软件服务外包类的参赛选手及领队老师
附: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介
1.大赛历史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下面简称“大赛”)的前身是“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始创于2008年,开始时参赛对象是当年在校文科类学生。在第三届开始,因得到理工类计算机教指委的参与,参赛对象发展到当年在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至第五届,又因得到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的支持,参赛对象遍及当年在校所有专业的本科生。“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决赛时间在当年7月20日前后开始,直至8月结束,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
具体说来,2008年与2009年两届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单独主办;2010年与2011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2012年开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
2016年(第9届)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
2017年(第10届)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支持单位。
大赛先后受到周远清(原教育部副部长、时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陈国良(中科院院士、相关计算机教指委领导)、李廉(时任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相关计算机教指委领导)、李晓明(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相关计算机教指委领导)、王路江(时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相关计算机教指委领导)、李向农(时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靳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等有识人士的肯定与支持,特别是周远清教授自始至今一直关注、支持、指导和帮助大赛,他们先后出席了相应大赛决赛的现场活动或颁奖仪式。
2.大赛性质
(1)大赛始终以“三安全”(竞赛内容安全、经济安全、人身安全)为前提,内容遵循国家宪法、法律、法规,保证政治路线上不出问题;大赛组委会委托承办学校依据国家财务规定主管经费,大赛组委会不直接管钱,以保证经济上不出问题;大赛把参赛人员(包括选手、教练、评委,以及与大赛相关的志愿者等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以保证参赛人员的人身安全。
(2)大赛是非营利的公益性的、群众性科技赛事。大赛的生命线与遵从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大赛章程完备,操作规范,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参赛指南均正式出版,这种让社会监督、检验赛事的做法,是中国大陆所有160多个面向大学生的竞赛中所仅有的。
3.大赛目的
大赛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算机教育实践平台的具体举措,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体落实、进一步推动高校本科面向21世纪的计算机教学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兴趣和潜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服务。宗旨是“三服务”,即作品的计算机设计技术主要是为学生社会就业需要服务、为学生本身专业需要服务、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服务。
4.大赛对象、内容和方向
(1)大赛的参赛对象是当年本科所有专业的在校学生。
(2)大赛参赛内容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目前分设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微课与教学辅助类、数字媒体设计类、软件服务外包类、动漫游戏类、微电影类以及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等领域,贴近社会就业与专业本身需要,其中计算机音乐创作类是我国唯一国字号的计算机音乐赛事。
(3)大赛的方向是在我国营造一个指导教师乐意参加,大学生所信任、欢迎、热爱、向往的大赛。
5.大赛地位
(1)大赛组委会是参加讨论2011年7月教育部主持制定《全国性大学生竞赛管理办法》草案的7人小组的成员之一(7人小组中教育部占4人,其中高教司2人,高教学会2人),即代表我国160多个全国性大学生竞赛组委会参加7人小组中的3位代表之一。
(2)大赛以三级竞赛形式开展,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国级决赛,省级赛是由各省的计算机学会、省计算机教学研究会、省计算机教指委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主办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主办过的省级选拔赛的有天津、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广东、海南、云南、四川、甘肃、新疆。
(3)大赛作品贴切社会企业实际需要,有些直接由企业命题,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参赛院校逐年增多,由2008年(第1届)的80所院校,发展到2016年(第9届)的440多所;参赛作品数,由2008年(第1届)的242件,发展到2016年(第9届)的6000多件。作品质量也逐年提高,有些作品为CCTV所采用,有些已商品化。由于“大赛”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比宗旨,在大陆已形成声势浩大的赛事。2015年,大陆参赛的本科院校数过半、211院校数过半、985大学数过半。2016年,参赛本科院校数达65%。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以“三安全”为前提,以“三服务”为目标,以“三公”为生命线,从2007年筹备到现在,经过十年来的艰苦努力,赢得到了参赛师生的支持和信任,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大赛对于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大学生就业的促进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