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领航路】
——学院党委书记专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近日,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敖湘晖接受新闻社记者采访,介绍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动院风、教风、学风建设做法和成效。她表示,学院党委会继续完善学院领导、辅导员、专业导师、教辅人员、学生干部“五位一体”的网格化思政工作模式,不断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
|
敖湘晖 |
开展“五个一”学习教育活动 ,“两学一做”见成效
信息学院党委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为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五个一”深入推进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一套党建读物,每位党员认真参加“考学”活动,提高理论素养;形成一个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教育模式,党支部开展线上“学习中国APP”与线下“两学一做”读书学习会;组织一场“两学一做”知识竞赛,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党委书记为毕业生党员讲授“最后一课”,引导毕业生党员不断追求卓越;开展一系列服务型党支部创建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参与网络安全志愿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立足岗位服务师生、成立学生学习支持中心等。
技术育人+思想育人,开展全课程、全方位教育
敖湘晖指出,一直以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非常注重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坚持专业教师技术育人与思想育人两手抓,除了上好专业课外,也将点滴德育渗透入日常教学课堂,做到全课程育人。在课堂上,老师们通过结合国家、社会发展趋势与需求,引导、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以组带科研团队活动传承学术创新精神,理工知识穿插人文教育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之道,“专业导师”给予学生课堂外生活、情感关怀,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还走进学生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在成长中的情感、思想、学习的问题,并及时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学院领导和辅导员沟通,实现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工作的全方位融合。
教师科研团队+学生创新团队,营造优良教风学风
敖湘晖说:“信息学院以'教师科研团队+学生创新团队'为模式,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院风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十年来,学院先后培育了数据挖掘实验室、英语语音科技团队、QUNTA量子科技中心、创新实验室、Thorn英语俱乐部、信息安全小组、图像处理研究小组、eddy逆流社、ACM程序设计小组、智慧健康与可视计算实验室等10个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团队,逐步形成“大一学生重在培养创新意识、大二学生重在参加各类竞赛、接触科技前沿问题,大三、大四学生重点做项目见成效”的培养链条。学生创新团队导师结合自身研究课题,大力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比赛、全国电子电路设计大赛、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等各类专业学术比赛,提供全程指导,实现学生参加竞赛常态化、项目化。
教育+自我教育,开展榜样育人与志愿服务
敖湘晖表示信息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展思政工作新载体。学院每年定期举办“年度十大人物评选”,评选出在党建、学业、科研、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业、社会实践、文艺体育、励志、外语能力、自媒体等10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激励和引导学生们找到角色认同,营造积极向上、勇于追求卓越,“树榜样、学榜样”的良好氛围。同时,责任担当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信息学院在这方面也是常抓不懈,每年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常规的志愿活动之外,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雷锋月系列活动”,每年定期开展南、北校大型义修,“深井社区义修及信息普及”等活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学生将自身所学回馈社会,传递爱心,丰富自我,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育人为本,育德为先。信息学院坚持 “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探索和完善思政工作方法,夯实思政工作基础,营造优良院风学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五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模式,努力培育高素质人才。
【点亮理想灯 激扬青春梦】
——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先进人物展示
课程育人——课内+课外、专业教育+思政教育
大学教育,不仅要授予青年学生以知识,还要予以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政教育和引领。信息学院老师通过讲学授课、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谢建国教授在讲授《互联网程序设计》课程时,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点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专业技术用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处。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引导学生成为守法有道德的技术人员。林华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引导,每周与她指导的学生开会分享学习生活之余的心得体会,或者以读书会形式,共同读专门挑选的书籍或文章,在交流中发现兴趣,分享收获。郝天永副教授作为自然语言处理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除了给予学生专业上的指导,也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职业发展,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给出针对性的建议,确保每个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影响着他所指导的学生。
|
林华、谢建国、郝天永与学生合影 |
榜样育人——信息学院“十大年度人物”评选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并打造成为校级精品活动。五年来,通过电子微刊宣传、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全方位地挖掘、表彰和宣传,树立了50名在科技创新、思想道德、党团建设、文艺体育等十个方面立足平凡、追求卓越的学生典型和榜样,通过他们的故事感召全院学生立足大学生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和引导低年级同学找到角色认同,向榜样靠拢,在全学院营造“树榜样、学榜样”的良好氛围,帮助和引领低年级同学系好“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人生第一扣”,充分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激励、带动作用。
|
信息学院年度十大人物 |
公益育人——开展系列志愿活动,回馈社会,传递爱心,丰富自我
责任担当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据统计,学院注册志愿者数量1731人,比例高达87%。在常规的志愿活动之外,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开展雷锋月系列活动,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多次南、北校大型义修活动,“深井社区义修及信息普及”等活动,为广大师生及社会居民免费提供便利服务,普及数字信息。2016年,学院团委组织240人7支“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下乡赴肇庆市怀集县马宁镇、蓝钟镇等地开展乡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暨小学生暑期快乐夏令营活动,义教509名学生,培训教师达579人。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也通过开展这一系列活动,将学生自身所学回馈社会,传递爱心,丰富自我,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
信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激扬青春梦】
——优秀学子、团队风采
张礼明——学院2016年度励志人物
张礼明来自清远市的一个小乡镇,2013年入读广外信息学院,现保送本校科学管理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张礼明思维敏捷、学习刻苦,曾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2016年厦门大数据(ABD)第一名,申报并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各一项,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
|
张礼明 |
在准备厦门大数据比赛的过程,张礼明因一次重病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他对实验室无比牵挂。他说:“实验室就像我的战场,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一出院他便一头扎进实验室里,加紧实验研究。最终,张礼明带领团队以出色的成果摘夺了冠军。
张礼明不但对自己的学习有严格的要求,还乐于组织同学一起辅导功课,深得同学们的欢迎。连任两届的学习委员,张礼明均获得了”优秀班干部“称号。当上班长后,他还为班集体争取得”先进班集体标兵”的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颁学院年度励志人物的荣誉称号。
QUANTA(量子)信息技术服务中心——IT创新创业精英人才的实践培育平台
Quanta(量子)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于2006年5月22日创立至今,已走过10年不断探索与发展的历程。他是信息学院最早成立也是广外最大的学生IT社团。10年间,从Quanta走出去的校友达千人以上,Quanta人以敢担当、勇拼搏、善创新的精神取得丰硕成果,精英辈出,成为一个IT创新创业精英人才的实践培育平台,引领学习型创新型院风学风建没,成为广外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十年来,从Quanta走出去的IT精英已然多不胜数,他们或是成功创业,或是就职于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或是出国留学,在国外创新创业。第五届运营经理2012届刘逸洵,创办“互联网+公共出行+绿色能源”为创新点的嘟嘟巴士公司,成为国内最早探索“互联网+公共出行+绿色能源”的互联网公司,关注用户突破100万。Quanta第五届设计总监、2012届校友、信息学院第四学生党支部书记杨晟2015年9月创立时尚应用APP——See获意大利米兰A’ Design Award国际设计奖银奖,成为国内首个获此国际大奖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现服务用户已超200万。
社团每年定期举办精英分享交流会,新老Quanta人传承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引领学院创新之风。quanta十年的发展历程涌现了一个个鲜明的创新创业榜样群体,极大激发信息学子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力培养创新创业文化。